第288章 3+2数控铣床 (第1/2页)
白教授干脆也不着急吃饭,道:“您放心吧,对于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研制,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目前都是可以克服的。”
“那就好,我就知道白教授你们能行。”李暮竖起了一个大拇指道。
话音刚落,饭堂外有走进来两个人——资料服务器研制组的周教授和卢教授。
李暮连忙和白教授说了声,让他抓紧吃饭。
然后叫住周、卢两位教授,询问资料服务器的搭建情况。
“总体来说都比较顺利,不过现在我们的技术搞出的网络接口,只能应对少量的网络请求,做不到处理大量的网络请求。”周教授道。
网络接口是使资料服务器能够与其他设备和网络进行通信的道路。
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哪怕他们的资料服务器搞得再好,最终也只能给几台计算机服务。
李暮沉吟了一下,道:“这样,你们回头去网络研发组那边找一找王所长,让他们和你们一起搞一个网络接口卡。”
“通过这个接口卡,来实现服务器和计算机的对接。”
网络接口卡,也就是网卡。
这个硬件,是计算机在计算网络上进行通讯的关键。
之前他没有搞,是因为现在还没有计算机网络。
但现在看来,还是得搞才行。
即便搞出的网络覆盖不了全国,至少也要让他覆盖整个京都。
“好,我们现在就去。”周教授和卢教授当即便打算转身去找王绶觉。
李暮刚想叫住他们,王绶觉和吴有望就联袂走了进来。
看见他坐在门口,两人露出狐疑的眼神。
再看一旁的周教授和卢教授,立刻明白过来。
“你啊你,真是闲不住,说好的休息,怎么又跑到饭堂来堵人了?”吴有望语重心长地教育道。
李暮也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倒霉,被抓个正着,苦笑道:“我就是趁着吃饭的功夫,和大家交流交流而已。”
“行了,什么都别说了,一会儿吃完饭自己回家去。”吴有望大手一摆,直接道。
一旁的王绶觉同样劝道:“再好好休息一晚再来所里继续研究工作好了,你看你眼里的血丝,都还没消干净。”
“谢谢两位所长的关心,我记住了。”李暮虽然并不想这么早回去,不过听着两人关心的话,还是有些感动。
嗯,本来准备待到11点的,就提前一个小时吧。
不过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一道熟悉的倩影忽然从门外走了进来。
进来后,王娅先是和吴有望等人打了招呼,然后淡淡地看了李暮一眼,道:“今天好好休息,吃完饭我和你一起回家。”
“好,听你的。”李暮无奈道。
谁的话都能不听,老婆的话可不敢不听。
这个反应让吴有望和王绶觉等人一时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
好好休息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王娅本来还想让李暮休息一天。
一个电话便从国科院打了过来,“叮铃铃”的铃声在客厅回荡。
李暮拿起电话,里面传出唐燕捷的声音:
“李顾问,打扰了,知道您在休息,但我实在没办法再等下去了。在拿到您给的两份计划书后,我们航空院连夜召开了专家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您涡轴发动机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对于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研究,更是有希望推动国内固体燃料的研究!”
“因此,我想邀请您再次前往航空院,主持这两项研究的项目开展!”
他的语气中满是兴奋和激动。
发动机的问题解决,玄鸟-1直升机的研制,不说已经是一路坦途,也没有了大的难题。
长则两年,短则一年,便能做出属于夏国自己的直升机!
还有改性双基推进剂,一旦成功,他们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很多研究都能得到一次巨大的发展。
“没问题,我等您派车过来。”李暮想也没想地直接答应下来。
说完,他放下电话,回头歉意地看了王娅一眼。
王娅回到房间,给他拿了一件外衣披上,道:“穿上吧,天还有些冷,要注意身体。”
“好。”李暮抓住她为自己整理衣领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
没过多久,航空院派来的车便到了特楼下面。
李暮坐着车,再次前往航空院。
刚刚来到大门口,还没下车,唐燕捷和王石存两人就迎了上来。
他直接道:“唐院长,王教授,不用寒暄了,我们直接去会议室吧。”
“好。”唐燕捷也没有废话。
三人快步走过研究基地的空地,进入会议室。
里面正在吵吵嚷嚷争论着什么的专家和教授们看到三人进来,立刻安静了下来。
不知道是谁带了个头,雷鸣一般的掌声瞬间响起:
“了不起啊,李顾问,没想到您竟然真的完成了玄鸟-1涡轴发动机的设计!”
“能以一己之力,便完成直升机的所有设计,放眼整个世界,也是绝无仅有!”
“还研究了改性双基推进剂,如果能够成功,对我们国家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重要意义啊!”
……
众专家和教授们一边鼓掌,一边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心中的敬佩和惊叹。
“诸位教授过奖了,只是理论可行而已,真正的考验还是在理论变成实际上!”李暮连忙道。
该有的谦虚还是要有的,不然难免让人觉得张狂。
他刚刚说完,一个50多岁的老教授便走出来,道:“李顾问,您这话就是谦虚了,要是没有您,这些理论我们恐怕花上几年的功夫也突破不了。”
“没错,尤其是对于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研究,就连M帝和老大哥,恐都还没有做到这么深入!”另一个三四十岁的教授跟着开口道。
这番话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这点他们都很清楚。
可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只能一步步地去试错。
期间要耗费的成本,难以估计不说,万一出错,便会前功尽弃。 因此,才显出李暮这两份可行性极高的研究计划书的弥足珍贵。
“不知道两位教授是?”李暮看向开口的两人,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