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截胡 (第1/2页)
在家里陪了两天之后,姜家两姐妹都各自去忙自己的事,家里只剩下陈凡陪着周亚丽。
虽说是孤男寡女,可也是表姐,在内地亲戚不通婚是常识,两姐妹便也放心得很。
何况每天中午她们都会回来一趟,更不用担心出什么事。
二楼房间里,空调呜呜呜地吹着,同电脑的噪音混在一起,此起彼伏,吵得人头疼。
陈凡倒是一无所觉,淡定自若地在电脑键盘上敲打,屏幕上显示出一行行英文。
周亚丽坐在他旁边,趴在桌子上,手指头捂着耳朵,眼睛死死盯着电脑,过好久才眨一下眼。
如此过了半天,陈凡突然说道,“记一下。”
周亚丽回过神来,转头看着他,“记什么?”
陈凡,“你回美国之后,找几个硬件工程师,设计个东西。”
周亚丽有气无力地拿过边上的笔记本,翻开后趴在桌上,“什么东西?”
陈凡放开键盘,打着手势说道,“是一种电脑外接配件,可以控制光标移动,……”
不等他说完,周亚丽就转过脸好奇地看着他,“你要鼠标?”
“啊?”
陈凡顿时愣住,不解地看着她,“有这种东西?”
他怎么记得,鼠标是80年代初由苹果公司首次推出市场的?
难道记忆有误?
周亚丽见他满脸茫然的样子,脸上终于生动了一些,笑道,“你说的东西叫鼠标,是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在64年发明第一只鼠标的原型,后来经过几年才终于研制成功,并在67年申请了专利,最终在70年获批,专利名就叫做‘计算机鼠标’。
只不过这个鼠标并没有得到市场的重视,我也是这段时间因为汉卡公司的事情,跑过去跟几个技术研究员聊天,才了解了一些计算机行业的东西。”
陈凡眨眨眼,是这样的吗?
那苹果呢?
他眯着眼睛想了想,猜到一种可能,那就是苹果购买了这个专利,经过改进后,移植到个人计算机上面,并在80年代初推出市场,从而大获成功。
嗯,这个确实没猜错,苹果公司在79年花了4万美元,从恩格尔巴特手中买下鼠标专利,并运用在自己的电脑上。
要是等明年,他就没这个机会了,现在下手,正好截胡。
沉吟两秒,陈凡抬头笑了笑,“那你给你爸拍个电报,让他查一下这个鼠标的专利还在不在那个什么博士手上,如果还在,看看有没有收购的可能。”
周亚丽打了个手势,“没问题。”
她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一边说道,“如果专利还在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手上,买下专利应该没有问题,因为这几年博士的事业好像不是很顺利,他的研究室陷入低谷并解散。
听我们汉卡公司的几个员工说,恩格尔巴特博士认为,未来应当是协作、连网、客户服务器的计算机,而年轻的程序员却拒绝支持个人计算机的发展。”
她说着转头看向陈凡,笑道,“这一点倒是跟你很像,认为未来是属于个人计算机的世界。”
此时陈凡两眼发亮,问道,“你是说,他认为未来的计算机会进行连网协作?”
周亚丽点点头,“我听说他的研究室解散之后、去了加州库比蒂诺的一家通信网公司工作,担任高级科学家职务,好像这家公司就是使用计算机进行通信网服务的。”
她说着耸了耸肩,“我不是计算机专业,只能记得这么多,再多就需要请专业人士跟你聊,但是那样你得去美国。”
陈凡微微一笑,“别想引诱我出国。”
他想了想,说道,“这样,在电报里再加一条,让你爸去接触一下这个巴特博士。”
周亚丽,“是‘恩格尔巴特’。”
陈凡,“嗯嗯,恩格尔巴特,看看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如果有可能,不妨跟他聊聊将不同局域网的计算机连起来的事。”
周亚丽不解地看着他,“不同局域网?”
陈凡哈哈笑了笑,说道,“你不是专业的,说了你也不懂,反正让你爸去找他聊聊就行。嗯,你爸应该懂我的意思吧?”
“你也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啊。算了,反正当你是外星人。”
周亚丽吐了句槽,随即挑挑眉头,“嗯,我发现你们两个很像,说话都喜欢只说一半,还说什么‘应该懂我的意思吧’。”
她又趴着做记录,嘴里还在嘀咕,“难怪说外甥肖舅,还真是。”
陈凡面不改色,就当没听见。
等记录完,周亚丽又问道,“还有别的吗?”
陈凡随口说了一句,“最好再寄一台电脑和打印机过来,当备用。”
周亚丽轻轻点头,“没问题,等我回去前应该能寄到。嗯……”
她歪着头想了想,转身看着陈凡,“老弟,你知道电子游戏机吗?”
陈凡回头看着她,“书上看过报道,其他不太清楚。”
周亚丽立刻兴奋地手舞足蹈,“其实也是一种电子产品,可以连在电视机上,用手柄控制打游戏……”
不等她说完,陈凡便将手一挥,打断她的话,“废话少说,搞两台机子寄过来,看了就知道。”
周亚丽两手一拍,“正有此意!”
当即趴在笔记本上刷刷记录。
随后把笔记本合拢,脸上满是纠结。
陈凡看了看她,手指继续在键盘上敲打,“又怎么啦?”
她转过脸,呵呵笑了两声,“我想让你陪我去邮局拍电报,可是又想看你写的。”
陈凡沉吟两秒,转身指向角落里的电话机,“要不,你还是直接打电话算了。”
周亚丽眼睛一瞪,“这个电话能打国际长途?”
陈凡点点头,“嗯啊,上次给你打电话,就是在家里打的。”
“你不早说。”
周亚丽站起来,气呼呼地走过去,“还让我去拍电报,那不是浪费时间吗。”
至于这时候美国还是半夜,完全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陈凡也起身走了过去,无奈地说道,“你以为这里是美国啊,基本上都换成程控电话,这里打国际长途麻烦得要死,一个电话打一天都是常事,如果不是必要,我是真不想打。”
得亏30年代国内就开通了与美国的直通电话线,还能直接拨通电话,换成澳大利亚这样的地方,还要从欧洲电话局中转,一个电话打两三天才接通都正常。
嗯,要不要通过汉卡公司弄个交换机工厂?
这件事肯定有搞头,改开初期,对国际贸易和外资进入最大的障碍,就是通信问题,甚至没有之一。
刚说的往澳大利亚打电话要两三天,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人家外资公司的负责人在国内谈好了生意,要取得总部的同意,结果就这件事,硬生生等了三天,才打通电话得到回复,把人家整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当时不是国内不想把电信这块基础做好,主要是没钱啊!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当时邮电部做了个决定,那就是优先发展国际电报业务。
意思就是先别想着打电话,暂时用电报代替吧。
就算这样,也要到80年代中期,才基本完成国际电报对重点城市的覆盖。
难哦。
所以搞一家电讯设备公司,在国内绝对有前途,随着国内的发展,说不定有机会成为行业巨头。
摇着脑袋,陈凡按照程序拨出电话,然后对周亚丽打了个手势,“等着吧。”
周亚丽看看挂掉的电话,再看看他,“这样就行了吗?”
陈凡坐在电脑前,头也不回地说道,“如果接通了,电话局会打回来的。”
周亚丽感觉长见识了,“真神奇,还能这样?!”
她也回到陈凡身边坐下,继续盯着电脑,“老弟,这本书你打算写多少字啊?”
陈凡手指不停、在键盘上敲打,“不一定。参考魔戒,我想单本凑个36万字、最多40万字,应该就差不多了。至于写几部,等以后再说。” 周亚丽点着脑袋,“是不是成绩好就多几部,成绩差就少几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