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压水井?功莫大焉!(第四更!求月票!) (第1/2页)
宋铤忽然关心问道:“小李,家里现在还好吧?”
李源知道,宋铤说的是秦家庄的老家,他摇了摇头道:“公社食堂,我估计要难了。没什么粮食了……”
李雪梅诧异道:“怎么会?我前儿看报纸,还说今年是大丰收年呢,怎么会没粮食?”
亩产一万斤、三万斤,玉米比马车还长,南瓜比人高的宣传,在后世看来是何等的愚昧,何等的卧槽。
但在今年,从上到下的宣传都在讲,照片都有……
甚至连民族脊梁海外回来的那位老先生,都写了一篇关于这种产量理论上能实现的文章……
朴实的老百姓这会儿怎么可能想的到,照片也有假……
当然,再用不了多久,大部分人就都该醒过来了。
李源无奈笑了声道:“雪梅姐,您还……您也不想想,上半年旱成那样。之所以那么报,是受后来大环境的影响,公社干部瞎嚷嚷,往上报喜亩产三万斤。好嘛,人家就按这个……不,人家减少十倍来征公粮。就算这样,全公社的粮全征走了,都不够数目。
不过秦家庄还好些,之前我爸顶着挨批,被拉去公社挨骂,硬咬死今年遭旱了,亩产不足二百斤,算是给大队留下了些救命粮。秋收完又带领全村老少挖野菜、晒野菜,捕鱼、腌鱼、打野物……相对来说情况好的多。其他地方……不说也罢,糟心。”
宋铤称赞道:“你父亲是个好支书。”
李雪梅则关心道:“你们村里的人,都很感谢他吧?”
李源嘿嘿一笑,道:“感谢?之前被拉去公社挨批的时候,村里面不少人上蹿下跳,想打倒他呢,好在被村里老人们骂老实了些。最近那些人看看其他生产大队,再看看秦家庄的情况,知道利害了,都跑我家去给我爸赔不是去了。我爸也没说啥,就是组织人手挖压井的时候,让他们干些重活儿。”
“挖压井?”
宋铤忽然抓住了重点,问道。
李源点头道:“我爸觉得,今年大旱半年,明年未必就能好转。万一再旱,那麻烦就大了。所以他就组织生产队社员们,利用秋收后的空闲时间修修水利。他们也没指望打机井,国家还没富裕到给生产队派柴油机和水泵的地步。
就打压水井,往下挖个七八米,打通水脉后,可以人工取水。效果肯定没法跟机井比,但胜在不耗油不耗电,连家里小孩都能压。一桶一桶的浇,只要人力不绝则水不绝,虽然水小,总比一点没有强。”他大概将压水井的原理和需求说了遍。
宋铤和王亚梅对视一眼,都觉得不可思议!
宋铤大声道:“这是一件大好事啊。”
李雪梅虽然不明所以,也在一旁感叹道:“源子,你家里都是能人啊。”
她不知道,这主意还是李源给家里出的……
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国家从一穷二白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
但也是个思想很僵化的年代。
压水井的技术其实早在宋朝时期就有了,当时还是木制的。
但在本世纪初的盛海,已经有了铁制的压水井在用。
可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在广大农村大规模的流通起来,包括西疆天山省的农村,也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压水井。
七十年代的科技水平,又能比现在先进多少?
李源抽不出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奖品,但还是能用一些记忆和常识,做一些实事……
宋铤握住李源的手,道:“小李,如果伱父亲的压水井成功了,请务必告诉我一声。因为这可以挽救太多百姓的命!”
压水井对材质要求并不高,今年炼制的那些屎一样的土钢说不定都能利用起来。
若真能成功,那才是莫大的喜事!
李源心里是有把握的,眼下不是几十年前,现在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基本处于零。
而且今年才是大旱的第一年,前些年并不缺水,地下水位就算下降,也还没下降多少。
等明年七月,京城地域还会爆发一场大洪水,未来两年的地下水资源都足够了。
所以这压水井,极有可能建下奇功。
就算无法改变大旱的大势,可只要能为百姓多挣几口活命粮,那也是功莫大焉!
虽然李源两辈子都只是平头老百姓,可同胞里的血脉之情,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在这边吃香喝辣,外面那么多同胞饿死,心里也不是那回事……
立下此等大功,李源自忖对得起苍生社稷了,毕竟他只是一个小老百姓。
接下来,也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