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刘总工的赞赏,陈资料来了 (第2/2页)
只不过有些改进特别超前。
就像烟管改为料根是七十年代才进行改造的,提前到这个年代,技术要求特别高。
好在现在整个改进组拥有几十名本科生、研究生,改进工作的进展并不算慢。
直到加装过热补助器的改进工作提上日程,改进小组才遇到了真正的困难。
因为需要保证行车安全,并且还得最大限度的发挥蒸汽机的动力,所以过热补助器的尺寸要求严格。
同时,热补助器的尺寸的还关系效果,所以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董工带领的小组花了足足三天时间,也没能将图纸搞出来。
王副总工带领的小组刚完成了加装风动上水的改进,也被李爱国安排跟董工联手解决这个问题。
又花了足足五天时间,李爱国依然没有等到过热补助器的图纸。
这下子,李爱国坐不住了。
改进项目有时间限制。
并且自打刘总工已经将前进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汇报了上去。
匈牙利人民铁道部的考察团不日将会抵达京城。
这可是关系到两百台蒸汽机的大订单!
李爱国这个吉祥物决定自己上了。
他将董工、王副总工和几个技术代表召集在一块。
“都来说说,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这么多人都搞不定!”李爱国板着脸问道。
董工和王副总工无论是年纪和级别比李爱国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被严肃的语气问责,心中却没有任何怨言。
董工耷拉着脑袋说道:“计算太复杂了。”
李爱国皱起眉头:“多搞几把算盘不行吗?”
董工闻言哭笑不得:“这不是计算量的问题,因为设计工作设计道典型群、矩阵几何学,我们压根不懂这玩意啊。”
“.”李爱国沉默片刻。
他现在有一个选择,可以直接从系统中把图纸搞出来。
暗自启动系统,在系统中搜寻图纸.
【热补助器图纸】,价值100积分。
好家伙,一张图纸就需要100积分李爱国有些舍不得。
他辛辛苦苦这么久,也才攒了三百多积分而已。
分到用时方恨少.
李爱国突然问道:“咱们不懂数学,为什么不找那些懂的人来帮忙吗?”
他记得铁道上经常跟数学研究所里的研究员们合作。
王副总工平日里经常跟数学研究员们接触,道:“在国内最懂典型群、矩阵几何学,就是华教授了,只是他现在正在南方参加一场重要的会议。”
华教授.好家伙,大佬级的人物啊。
没有办法请到华教授,李爱国一时间竟然感到有点遗憾。
只不过.
李爱国轻轻咳嗽两声说道:“华教授没有徒弟吗?”
“.哎,你别说,还真有。”王副总似乎想起来什么,猛地一拍大腿说道:“前阵子,华教授亲自从厦门大学带回了一个姓陈的资料员,此人以前在京城四中任教,数学研究所里的人都称呼他为陈资料。”
陈老师李爱国的呼吸急促起来。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位陈老师应该就是在后来,搞出1+2的那位大佬。
有这种大佬,为什么还要花积分兑换图纸呢?!
“咳咳”李爱国轻轻咳嗽两声,身体后仰摆出组长的架势:“既然华教授没办法请来,徒弟也凑合了,你们现在马上去把陈老师请来。”
这个时候陈资料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里只是个实习研究员,在国内外学术界名不见经传,平日里的工作也没有什么成就。
所以王副总工并没有考虑陈资料。
只是李爱国现在是组长。
他只能听从“建议”,亲自去数学研究所跑了一趟。
数学研究所成立于52年,所长是华教授。
本来研究所地点位于青华园内,于今年五月份临时迁往西苑旅社。
这年月物资匮乏,数学研究所从事的是学术研究,虽然上面比较重视,日子还是过得比较苦。
那些数学研究员们最喜欢的工作之一就是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一来,能够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为经济建设做贡献。
二来,那些部门需要数学研究所帮忙,总不能空着手,每次都会援助一批物资。
所以王副总工这位老朋友抵达数学研究所后,立刻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两人进到办公室里,开启了一番诚恳的谈判。
数学研究所的领导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估算了铁道部门的体量后,开出了一千斤细粮,五百斤猪肉,四百块钱的公道价格。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王副总工跟研究所领导经过一番知识分子独有的讨价还价之后。
蒸汽机改进小组以五百斤精白面,一百斤猪肉,一百斤卫生油,还有二百块钱,获得了陈资料还有另外两位数学研究员的“使用权”。
拿到‘报价单’,面对精打细算的王副总工,李爱国有些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该夸王副总工能干,还是该感慨这些研究员们身价太低。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既然协商好了,赶紧把物资送过去,把人接过来。”
“你放心吧,我已经安排了卡车和吉普车。”
就这么着,陈资料和另外两个数学研究员来到了铁道研究所内。
李爱国一眼就认出了陈资料。
只因为他看上去就是那种一心一意搞学术研究的大佬。
内向、沉默,甚至有些有些“孤僻”,进到办公室内,直接坐在了椅子上。
“陈资料,久仰大名。”李爱国走上去伸出了手。
陈资料稍稍愣了片刻,站起身跟他握了握手。
“领导,要算题吗?”
李爱国:“.”
他上下打量陈资料,一身藏青色中山装已经洗得泛白了,身材消瘦颧骨凸起,鼻梁上架着的玳瑁眼镜镜片磨花了,眼镜腿也断了,此时用医用胶布缠了起来。
浑身唯一鲜亮的就是上衣兜里那杆钢笔了。
这年月的陈资料日子并不好过。
他的数学理念不被世人了解,因为不擅长人际交往,在工作中屡次碰壁。
在京城四中教书的时候,因为表现不好,被学校“停职回乡养病”,其实就是开除了。
回到家乡,陈资料生了病,因为没有收入,日子也陷入了困苦之中,以至于为了赚取生活费,不得不摆起了地摊。
幸好有华教授把他带回京城数学研究所。
要不然一代数学天才可能已经夭折了。
李爱国现在遇到了陈资料,自然要助他一臂之力。
只是马上要起风了,这件事还要慢慢图之。
要不然帮不到陈资料,说不定还会连累到自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领导,算题吗?”陈资料觉得这位小领导有点怪,花了那么多钱把他们请来。
并且一天还要支付三块钱的高额补贴,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呢?
他不知道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吗?
李爱国沉默片刻,突然问道:“陈老哥,你的眼镜好像坏了吧?”
陈资料比李爱国年长几岁,听到这种称呼稍稍愣了下,也没多想。
“.没有,就是镜片有点花。”陈资料是标准的社恐症,提到了自己的事儿,整个人浑身不自在起来。
摘下眼镜,撩起衣角擦了擦,又重新戴上,好像是在表示他的眼镜没有一点问题。
“眼镜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东西清楚,咱们接下来工作中,需要大量计算数据。眼镜花了可不行。”
李爱国看了看王副总工:“王总工,为了保证改进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觉得应该给陈资料同志配一副新的眼镜,你觉得呢?”
王副总工搞不清楚李爱国的目的,只不过一副眼镜而已,也没放在心上。
“应该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那就这么定了。陈资料同志,会骑自行车吗?”李爱国问道。
“会骑吧”
“走吧,咱们去配眼镜。”
陈资料长了这年代不多见的一米七一大高个。
虽然很少骑自行车,但是那两条大长腿耷拉在地上就跟脚蹬子似的。
他骑着自行车跟在李爱国身后,这会还摸不着头脑。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有什么目的?
他感觉这个小领导太怪了。
这年月京城能够配眼镜的地方已经有很多了,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大栅栏里的精明眼镜行。
精明眼镜行是京城首家眼镜公司。
它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规模大,也不是配镜手艺高超。
而是精明眼镜行的掌柜的是靠剥削学徒发的家。
京城里的眼镜公司很多,就数他家死人最多。
在解放前,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精明眼镜行特别喜欢招收学徒工。
为啥?
学徒三年,等马上能成为正式工了,也该死了。
解放后,有精明眼镜行的学徒控诉,死的师兄弟,都是肺病死的,也叫痨病。
过去工作太累,营养又不良,还有不得病的?他们没得病,活到现在,真是万幸!
机务段检修工周老栓的弟弟就是累死在精明眼镜行里的。
李爱国经常跟他扯解放前的事儿,据周老栓讲,眼睛行里的学徒工制度非常苛刻。
店内劳动三年零一节,中途不得退徒;如果中途退徒,要赔三年零一节的饭钱。
在学徒期间,必须听从掌柜、师哥的使唤,不听者,掌柜或师哥可以任意打骂,家长不能袒护。
另外还规定,在学徒期间,无故不许回家,店中管饭,衣被自理,有病自己回家医治,好了再回来。
后来,精明眼镜行的“二叔”(眼镜行的掌柜),“二婶”(眼镜行掌柜的媳妇儿),全都吃了花生米。
精明眼镜行实行了公私合营,情况才算是好转过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