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振奋小说 > 靖难攻略 > 第323章 桑稼疾苦

第323章 桑稼疾苦

第323章 桑稼疾苦 (第2/2页)

在一旁侍奉他的亦失哈闻言,也笑着汇报道:“足有四十二万六千余人,两年半间增加了近六万百姓。”
  
  “这是好事,不过也是负担。”朱高煦颔首,但却觉得这也是负担。
  
  “负担?”亦失哈不解,朱高煦便解释道:
  
  “生活在城里的人口多了,那生活在乡野的百姓就会变少。”
  
  “诚然,百姓进城务工是天下安泰的象征,但背后却需要足够的乡野粮食作为支撑。”
  
  “我翻阅过京城的文册,即便京城的外城有大批耕地,可每年依旧要从四周运入二百余万粮食,数千头猪牛羊群,以及上万只鸡鸭禽类才能满足。”
  
  “我听闻应天府境内有不少百姓在山下养殖牲畜飞禽,以此来专供京城百姓吃食。”
  
  “这其中,难免会占到一些可以开垦为田地的地方。”
  
  “京城日后的人口还会继续增长,若是达到百万规模,那恐怕从武昌至南昌等长江中游百姓都得为京城运送钱粮牲畜。”
  
  朱高煦这话是根据现状来判断的,而这也涉及农业人口和手工业人口的一个经济问题。
  
  农民进城这种事情在工业化后进展很快,但基础问题有两点,第一是生产力的提高,第二是小农经济已经无法应对接下来的生活。
  
  唐代长安城有常住百姓五十万,流动三十万乃至五十万。
  
  这样的规模,已经是关中八百里秦川能供给的最大上限,甚至时不时还需要皇帝率领百官前往洛阳才能保证百姓的口粮问题。
  
  明代生产力相比较唐代得到提高,因此才能在中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养活两京这两座百万级人口城池,以及苏杭等数十万级别的人口城池。
  
  江南的城镇化率在明朝中后期已经算是封建时代较高的水平,但这样的水平是在江南手工业发达,四川、湖广作为粮食基地的前提下才能维持的局面。
  
  明代中后期,江南成为了与北直隶争抢粮食的对手,四川、湖广等地粮食经过长江抵达江南时,先被大量商贾购买运入各府城池,然后又被人高价买卖通过运河运往北方。
  
  城镇人口太多,对于生产力不足的时代就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隐患。
  
  明末北方多发灾情,朝廷无法调粮的原因就是南方粮食大部分都供应江南了,因此可以在许多文人手札中看到,当北方连富农和小地主都民不聊生时,江南的许多百姓甚至可以穿得起丝绸,并且每日都有肉食可吃。
  
  为了过上这种生活,许多百姓流窜到江南务工。
  
  在家乡拼死拼活耕种十几亩地,在交给地主和衙门后,手里最多剩下七八石粮食。
  
  来到江南,即便进不去南京和苏扬这等城池,随便找一个县城当力夫,一年下来也能赚八九贯。
  
  只要四川和湖广这两个粮食基地不出问题,江淮不爆发洪灾,那这笔工钱足够买十七八石粮食,能轻松养活一家三口。
  
  若是家中妇人还懂点针线活,那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五六贯。
  
  两个人的收入,就可以养活一家五六口人。
  
  正因为打工轻松且收入高,故此明代中后期城镇人口逐渐增加到了难以养活的程度。
  
  想要解决这种隐患,只能提高生产力,而这就是朱高煦要前往外城的原因。
  
  花费半个时辰,当他的马车进入了太学,并向着太学西北角前进的时候,一片耕地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并且在耕地的中心还修建了一座色彩不一的玻璃大棚。
  
  朱高煦走下马车,带着亦失哈顺着不足三尺宽的混凝土路走进那个玻璃大棚。
  
  大棚面积并不大,东西不过两丈宽,南北不过三丈长。
  
  虽然面积不大,可建造它却花费了数万贯钱。
  
  走入大棚之中,此时里面已经有不少人拿着放大镜在观察大棚之中的植物生长,并手写记录情况。
  
  见到朱高煦到来,一名四旬左右的儒生立马快步走来作揖:“殿下千岁。”
  
  “嫁接和肥料等课题进行如何?”朱高煦询问着儒生,同时蹲下看了看这冬季还在生长的白菜。
  
  在玻璃大棚里有四个壁炉,可以为温室提供足够的热量,而玻璃又能提供一定的阳光,故此才能让着白菜在这个季节生长出来。
  
  “嫁接效果不错,肥料我们实验了不少原料,目前效果最好的是鸟粪,其次是草木灰。”
  
  儒生开口解释,而他之所以懂这么多,其中大部分是朱高煦告诉他的,剩余小部分是他常年在周王府研究学习所得。
  
  除了他,这个大棚内还有七八个人都是朱高煦从自己那个五叔那里挖来的农学家。
  
  当然,以后世标准来说,称呼他们为农学家有些过分了,顶多算是喜欢研究动植物的儒生。
  
  “我们按照殿下您说的,用鸟粪来制作肥料,并且确实让不少蔬菜和稻田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到两成。”
  
  “不过实验过程中,也确实发生了您所说的一些病害,目前我们还在想办法怎么把它们解决。”
  
  毕甫与朱高煦说着他们所遭遇的问题,朱高煦闻言也起身示意他带路去看看化肥制作的地方。
  
  他们走向了大棚的一角,随后便见到许多被打磨为粉末的干燥鸟粪。
  
  朱高煦戴上了口罩,检查了一些还没有被打磨为粉末的鸟粪,然后才皱眉与毕甫说道:
  
  “倒是怪我忘记和你们说了,这使用鸟屎作为肥料时,需要注意一些事情。”
  
  朱高煦戴上手套,抓出一块干燥的鸟粪说道:
  
  “这些鸟粪中可能含有一些病菌和寄生虫,所以制作为肥料前,需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我们的技术不行,所以只能用加热、干燥和发酵等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变为有益的肥料。”
  
  “另外,应该注意使用量,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根部疾病和萎缩。”
  
  朱高煦说着自己记得的部分知识,毕甫听后连忙拿出毛笔沾水记录在自己随身的文册上。
  
  担心他记错,朱高煦还在他记完后翻看了内容,确认无误后才与他走出玻璃大棚,在寒冷的田间仔细说了些其它的细节。
  
  “我说的可能不全对,这几种办法你一一实验,然后分成不同的试验田进行实验,最后只需要挑选出一种最稳定的办法就足够。”
  
  “臣领教。”毕甫回礼,朱高煦也颔首后将话题引向北方,因为他不止在南京修建了玻璃大棚,北边也一样。
  
  “吉林的实验大棚有进展没有,肥料在当地也能提高产量吗?”
  
  “可以!”见朱高煦提起吉林的实验大棚,毕甫也连忙点头道:“他们试验了日本的作物,发现确实比我们现有的要耐寒,周期要短上那么几天,但产量要低一些。”
  
  “在使用肥料后,这些作物从原本在日本北方的亩产九斗提升到了一石半斗,不过遭遇的病也和我们遇到的一样,应该是和殿下您说的一样,鸟粪里有不少细菌和病害。”
  
  毕甫解释完后,朱高煦表示满意道:“能提升一斗半已经不错,现在只需要把病害的问题解决就行。”
  
  “你记住农业的生产三要素,第一是种子,第二是水利,第三是肥料。”
  
  “日后你们的研究,也要以这三要素进行。”
  
  讲完这些,朱高煦又询问起江南使用肥料的情况:“使用肥料的稻田能产出多少?”
  
  “实粮二石三斗左右。”毕甫回答,朱高煦却皱眉道:“我去年调查过,应天府亩产平均二石二斗,你这里怎么只提升了一斗?”
  
  “殿下有所不知。”毕甫苦着脸回答道:“江南之地,尤其是应天的土肥已经十分普及,如果没有土肥,那即便是太湖一带的产出,也不过只有一石八九的实粮罢了。”
  
  “我等现在研究的肥料,实际上是让土肥不发达地方得到惠利,而不是为江南锦上添花。”
  
  “倒是我不了解了。”朱高煦倒也没有执拗,而是承认了自己对江南水稻高产的不了解。
  
  不过这么一来,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诞生。
  
  “这肥料的成本如何?”
  
  “约每亩三十文。”毕甫说罢,同时也说道:
  
  “若是肥料没了病害的问题,那新的问题就是开采的问题,朝廷应该从哪里弄来那么多鸟粪来制作肥料,而且又该如何运输前往内地。”
  
  “南方还好,可以走长江运往四川、云南,可北方的黄河只能运抵洛阳就无法西进了。”
  
  “臣算过一笔账,倘若改为陆运,那每运一百里,每亩肥料成本就要增加五文。”
  
  “一旦超过五百里,价格超过五十五文,那一些亩产本就不高的地区就没了买肥料的需求,因为增产卖出所得的钱甚至买不起增产所用的肥料。”
  
  毕甫提到了一个现实,不过这个现实朱高煦已经考虑过了。
  
  “照顾不到西北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以当下的水运,能福泽关中平原便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从海上获取鸟粪制作肥料这条路,注定了只能在水运发达的地方进行。
  
  沿海和长江两岸的省份能吃到这份福泽,便已经不错了,他又怎么敢于奢望西北呢。
  
  他看了一眼四周的田地,只能叹气一声:“慢慢来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