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振奋小说 > 靖难攻略 > 第287章 永乐元年

第287章 永乐元年

第287章 永乐元年 (第2/2页)

“山东、渤海、大宁、辽东的十万五千战兵,以及补员过后的神机营和女真八卫有近六万人,他们的军饷是禄米二十石,军饷八贯,还有各类布匹食盐。”
  
  “其它战兵和屯兵待遇不变,因此今年六军都督府开支近二千六百万石粮食,一百四十六万贯铜钱。”
  
  “户部这边,得补贴四百六十万石和一百四十六万贯,还有二百一十六万匹布,二千四百余万斤盐……”
  
  郁新还想汇报得更详细些,朱高煦却在坐下后打断道:“详细的,我事后会看户部的文册,郁尚书只管说大体的开支和收入以及缺额就行。”
  
  “是……”郁新见朱高煦这么说,也扫了一眼自己的笏板内容,随后说起大致情况。
  
  “武勋、六部及三司合计四万七千六百余人,俸禄支出一千八百六十余万石。”
  
  “营造北京每年支出二百万贯,疏通黄河每年五十万贯,还有运河、吴淞二江的疏通今年支出五十万贯,下西洋船队五十万贯,六十万石。”
  
  “宫城之中,内外廷今年开支不低于一百四十万贯……”
  
  “援辽粮食六百万石,发配云南的建文佞臣安家粮食三百万石……”
  
  “以上各种相加,总支五千四百二十余万石,六百三十六万贯。”
  
  郁新说完了总支出,朱高煦面无表情,见状郁新只能说起收入。
  
  “按照去岁定下的田赋额,以及山东改屯为民的田赋额,今年理应收取田赋额三千三百五十万石。”
  
  “算上军屯籽粮,合计五千四百九十万石。”
  
  “至于盐铁茶课,以及各色丝绵折色合计四百二十六万贯,西南官营矿场折色二百四十六万贯,合计六百七十二万贯。”
  
  “正常来看,还能结余七十万石,三十六万贯。”
  
  朱元璋留下的底子,加上朱高煦对山东、辽东的改制,让大明朝的财政在营造北京、疏通黄河、运河、吴淞二江,筹备下西洋的同时,居然还能结余,不得不说这是一份财政奇迹。
  
  不过朱高煦很清楚,这份奇迹的前提是没有更大的折腾,而郁新前来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汇报财政情况,而是想弄清楚东宫还有没有新政没有颁布,以及以钞抵税是否进行。
  
  “民间的钞价,我刚才去外城询问了一些商贾,基本维稳在了每贯实价五百文左右。”
  
  朱高煦开门见山说起了钞价,并对郁新交代道:“我的意思是,维稳在这个实价就已经不错了,诚然百姓也有负担,但朝廷的负担更重。”
  
  “即日起,以钞抵税政策以陛下恩典为准,不固定以钞抵税。”
  
  “同时,宝钞仅保持以旧换新,不再回收与发放。”
  
  “殿下英明……”听到朱高煦这么说,郁新心里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提醒道:
  
  “如此操作,朝廷的负担会减轻不少,不过庙堂之上恐怕会有不少人非议。”
  
  “任他们非议去吧。”朱高煦平淡回应,这让郁新感到诧异。
  
  老朱在宝钞上的遗留的坑太大了,真的要填补,那肯定是填补不过来的。
  
  他现在只有利用西南和日本、吕宋所产的白银和铜锭来慢慢设立准备金制度,并且加强宝钞防伪。
  
  在宋代和元代要发纸币,先要收进本钱,用后世的话讲就是准备金。
  
  虽然随着王朝的衰弱,准备金通常会不足额,这也就会造成通货膨胀,但总的来说,在基本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纸钞是可控的。
  
  明朝的钞法崩坏除了老朱发行量太大外,还有就是没有准备金。
  
  老朱没有设置准备金,是因为明初面对的钱荒情况严重,但随着西南银矿和铜矿开发,大明就渐渐有了设置准备金的资本。
  
  现在只要下东洋成功,大明成功在隐歧群岛和金银岛设置长期互市贸易地点,那日本每年就能稳定向大明输入价值二百余万贯的白银。
  
  加上西南和吕宋的白银、铜锭输入,大明的国库之中每年都会新增价值不少于五百万贯的金银铜钱。
  
  大明和欧洲面对的情况不一样,欧洲因为人口市场太小,而美洲白银涌入太多会发生价格革命。
  
  但是大明的人口市场庞大,别说五百万贯,就是翻个两三倍,也没有办法撼动大明的市场经济。
  
  朱高煦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实物税更变为货币税的道路上维稳海外金银输入。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海外涌入白银不稳定且数额太少,白银的流入仅停留在乡绅富户手中,根本到不了内地百姓手上。
  
  这样的情况下,农民还得把粮食换成钱,再用来交税,变相增加了农民负担。
  
  应对这种局面,朱高煦也有自己的办法。
  
  明面上不废除徭役,但也不收取免服徭役的税收,而是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把从海外和西南收来的白银和铜锭以钱币的形式下发给百姓。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白银和铜钱没办法流通到百姓手中的问题,也解决了白银、铜钱的库存问题。
  
  不过想要这么做,就得继续维持民间海禁,保持官营贸易,这样才能保证大量的白银铜钱掌握在朝廷手中。
  
  朱高煦要做的,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士绅。
  
  正因看到了朱高煦想要走的道路,所以郁新才会提醒他,庙堂上恐怕会出现不少非议。
  
  说到底,以钞抵税这个政策虽然断断续续,但确实让江南士绅们尝到了好处。
  
  朝廷要维稳宝钞,不至于让宝钞跌价太多,让百姓财富蒸发太多。
  
  士绅要收取宝钞,以此来抵税。
  
  这个循环本身没问题,可问题在于朝廷现在的压力很大,无法继续维持这个政策。
  
  对于郁新来说,他能理解朝廷所面对的困局,可百官之中又能有几个理解?
  
  或者说,他们理解之余,又有几人能体谅朝廷?
  
  “升恩斗仇,他们觉得不满意,就自己跳出来吧。”
  
  朱高煦平淡对郁新开口,郁新闻言便知道朱高煦是什么意思了。
  
  不满好说,毕竟法不责众,但如果真的有人跳出来当出头鸟,那朱高煦也不介意杀鸡儆猴。
  
  他们父子不是朱允炆,而是凭着兵马将天下拿下的父子。
  
  讨价还价在建文那里行得通,但在永乐这里就不行。
  
  面对朱高煦的态度转变,郁新倒是没有太多想法,倒是面对朱高煦收紧步子的做法,他不自觉松了一口气。
  
  其实对于朱棣和朱高煦这对父子所做的事情,除了营造北京之外,郁新并不觉得其它事情有问题。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日本确实有大量银矿,且下西洋船队确实能市舶回足够的贸易金银。
  
  一想到下西洋的贸易,郁新便开口说道:
  
  “前几日,郑秉笔给户部递了下西洋贸易所需的文册,不知殿下是否看过?”
  
  “我看过了,户部报价的文册出来了吗?”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应,郁新闻言也开口道:
  
  “臣此次来,还有一件事就是商量这贸易货品的价格……”
  
  “按照户部官员的依照历年朝贡贸易的计算,青花白瓷盘每个应该作价五百贯,碗每个三百贯,瓶每个五百贯,豆青瓷盘每个一百五十贯,碗每个一百贯,瓶每个一百五十贯……。”
  
  “此次下东洋由于是先遣,因此青花、豆青等瓷器,盘碗瓶各备一千个。”
  
  “另外还有,生丝一百万斤,每斤二百五十文,还有红糖。”
  
  “此外,户部也列举了前往东洋可收取的货物,例如苏木每斤一贯,硫磺七十文,红铜五十文……”
  
  朱高煦并不清楚日本物价,但听到郁新准备一个瓷盘卖五百贯后,他还是皱眉道:
  
  “双方互市还是得让对方也有赚头,按照你们这样,日本恐怕没有赚头,贸易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殿下。”郁新作揖道:“日本蕞尔小国,历年买卖青花与豆青瓷器皆以此价,眼下我们船队抵达东洋贩卖,他们省去了船价,理应高兴才是。”
  
  “何况朝廷也给了赚头,例如硫磺在日本不过六文一斤,而朝廷给出七十文。”
  
  “此次采买出售给日本的各类货品,成本价格是四十二万贯,售出价格是二百一十七万贯。”
  
  “采买苏木、硫磺、红铜等物,只可调用五十万贯。”
  
  “如此一来,即便金银岛没有金银,朝廷也能净赚一百二十五万贯。”
  
  “如果不是殿下您停止宝钞,户部都准备用宝钞与日本结算。”
  
  郁新的话,代表了这个时代士大夫们的观念。
  
  朝贡贸易可以让对方赚,但自己必须赚的更多,绝对不能吃亏。
  
  在郁新看来,还给日本五十万贯,已经是天官赐福了。
  
  “价格这么定可以,但具体如何贩卖,还是得看情况,毕竟朝廷还需要在金银岛和隐歧群岛设置对日贸易市舶司。”
  
  “倘若因为蝇头小利而破坏了这件事,那就得不偿失了。”
  
  面对郁新的解释,朱高煦只能先承认,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得以郑和他们遭遇到的困难为主要。
  
  这次下东洋,即便不赚钱也可以,只要能让大明在金银岛和隐歧群岛站稳脚跟,那就代表日本成为了大明商品的倾销地。
  
  长期来看,大明只赚不亏。
  
  “臣领教……”郁新作揖应下,朱高煦见状也吩咐道:
  
  “所有货品都提早准备,距离下西洋只有不到四个月了。”
  
  闻言,郁新颔首作揖在一声“臣告退”中退出了春和殿。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朱高煦揉了揉眉心:“这群士大夫,还真是吃人不吐骨头,不过对日本嘛……”
  
  说着说着,朱高煦也没了负担。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