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三三章 白送五万套房子 (第1/2页)
方辰算了一下,因为上市,以及他前后卖给比尔盖茨他们27.5%的股份,获得了二十三亿美元的资金。
这一反一正下来,擎天投资公司还算是挣了十八亿美元,一百五十五亿华夏币。
零零总总的统计了一下,擎天这一年的总营收已然高达1865亿华夏币,220亿美元,同比去年的1324亿来说,只增长了五百多亿,增速只有40%。
说真的,40%的增速,对于擎天来说,恐怕真的是有史以来最差的增速了,毕竟去年擎天的增速还高达170%。
甚至就以营收的具体数值来说,五百多亿的增速也比不过去年八百多亿的增速。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去年,擎天通信迎来的史无前例的大爆发,彻底吞掉了富士通和朗讯等八大国际通信巨头,在华夏的市场份额,营收从原来七十多亿,一下蹦到了两百五十多亿。
而到了今年,一切都趋于稳定,新产品擎天手机并没有迎来爆发潮,甚至还有些销量下滑,至于说俄罗斯那边,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说,能有40%的增速,方辰表示还算是满意吧。
并且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如果没有推出什么有力的新产品,擎天的增速还会进一步的下滑。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体量大了,就很难像之前那样,持续的高速冲锋,如果冲的太厉害,闹不好就会散架的。
信不信,如果他还是以每年增速100%以上的目标要求段勇平的话,段勇平肯定是要疯掉的,然后别列佐夫斯基这些副总裁,各公司的副总裁,总公司部门部长等等,一级压一级,全部都要疯掉。
各种乱七八糟的昏招,绝对是层出不穷。
这里也就体现出了一个好的,卓越的领头人的价值。
不管方辰究竟是不是真的是这么想的,还是说自己安慰自己,在年会的时候,他宣布今年公司的增速只有40%的时候,几乎所有参加年会,之前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中层干部,以及各分公司的先进们,代表们,一个个全部都是瞠目结舌,一幅难以置信的模样。
周围的这些年会富丽堂皇的装饰,点缀一瞬间居然变得有些刺眼起来。
看着众人这幅垂头丧气,仿佛打了败仗一般的模样,方辰着实有种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说他们凡尔赛吧,一年40%的增速居然如此不满意。
说真的,现在国内一年的GDP增速才12%点多,40%已经是其3倍多了,这要是搁在那些一年GDP增速才6%都不到的发达国家,40%的增速更是顶的上他们六七年的努力。
可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似乎倒也能理解,毕竟之前公司什么时候增速也没有说下过100%过,并且去年还170%,今年直接蹦出来个40%,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了,也正常。
其实,昨天他跟公司Q4以上高管吃饭的时候,基本上别列佐夫斯基他们的态度跟现在这些干部职工们基本上也是大差不差,一个个的,都主动上来给他做检讨,甚至还表示,今年的年终奖他们没脸拿。
气的他,在沈伟,金至江的屁股上踹了两脚,这才止住了这种不正之风。
其实方辰有所不知的是,在各分公司的年会上,那些基层员工的脸色其实比此时在座这些人的表情,还要难看。
擎天通信在可视电话上,已经有了不小的技术突破,那么将其放大一些,做个同步直播的玩意,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所以,不管是在洛州还是香山,甚至俄罗斯,美国,都能看到此时,在燕京,擎天大楼所发生的一切。
对于这些擎天员工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擎天的高速前进,已经前进所带来的工资福利,而擎天的增速放缓,则直接意味着,他们的工资福利也是要放缓的。
这对于不少,打算攒个一年工资,在香山市或者洛州市买下一套房,彻底成为城里人的职工们来,虽然不至于称得上是晴天霹雳,但感觉着实不好受。
“40%的增速已经很不错了,更是代表着以段总为首的公司管理层,以及广大职工们为公司做出了艰辛卓绝的努力,贡献。并且以后很有可能,未来两年,我们连40%的增速都保不住。”
“可保不住的话,难道我们就不生活了吗?不工作了吗?坦然的接受现实,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努力,才是重要的。”方辰有些无奈的说道。
“行了,说点开心的事情,在年前,我跟段总,已经各大分公司的总裁开了个会,讨论了一下,说大家对年会抽奖的环节已经有些不感冒,所以就给大家发一些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大家的确对抽奖这事,已经不怎么在意了。”
听方辰说到这,众人的面色不由微微一变,露出些许不好意思来。
像擎天这样,每年变着花,送他们各种各样礼品,家电的公司,在全国都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其他公司哭着喊着求着,都没有这种待遇。
可他们现在居然对这些表示厌倦,不在意,不感冒,怎么想都有种何不食肉糜,朱门酒肉臭的既视感。
但实际上还真是如此,一些资格老的擎天职工,这两年抽到的家电,基本上都是送亲戚朋友,有或者便宜处理了。
“然后,公司又给大家发了一些意见表,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年会的时候,想要得到点什么,也算是我和公司对大家一年辛苦付出的回报。”
方辰话音未落,一阵震天的掌声轰然爆发而出。
对于绝大部分的擎天职工来说,每年年会的抽奖,其实已经不算什么了,但大家为什么还会抱有一丝丝的期待,因为那代表着,方辰和公司对他们一年工作的认可,方辰看到了他们对公司的付出。
这是一种,职工和企业,和老板之前,无形的契约羁绊。
只不过看完大家的意见需求,方辰只得说,不管在哪个年代,人和人的需求都是共同的,压力也是共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