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那你干嘛来着? (第1/2页)
对于长安百姓来说,自从隋朝收复关中以后,长安就变得热闹了起来,均分田地等等利民政策不足道哉,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百姓现在热议的文教事业。
大隋王朝在长安开设了二十家‘大隋图书馆’,广售廉价书籍,达官贵族、贩夫走卒,皆可在‘大隋图书馆’购买书籍,不买也没有关系,可以任意把书架上的书籍拿到阅览区阅读、抄录,哪怕你在里面读到关门时间都可以。当然了,如果你损坏、弄脏了书籍,必须照价买走
读书,在这个年代是高尚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有前程的事情,现在在长安城里的百姓,大都会买一本《蒙学》。即使是自己看不懂,也可以让儿子看、孙子看。
长安已经开设了很多义学,教的就是这本《蒙学》,算不上是什么高深学问,但对于百姓们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孩子可以先在义学中认字,认字以后,这些原本看不懂的书籍,自然也就慢慢看得懂了。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是纯朴的百姓们的共识,他们不奢望一下子就中状元,觉得做好眼前之事就够了,至于别的,以后再看吧!好的是大家的生活有了盼头,对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杨侗对于长安百姓来说,他不止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更是一步步带着大家走向富裕的好亲王,他均分田地、平抑物价、重农工、重商业……还有以工代赈政策,让长安百姓通过出卖劳力而获得额外收入,有了钱,大家可以改善生活
由此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百姓都看得见,更让百姓感激零泣的是朝廷给百姓白送耕牛。
虽然朝廷还没办法做到一家送一头牛,但是听说秦王殿下在北方、将军们在西方都取得了大胜,大家缴获到数不胜数的耕牛,到时候会分给还没有得到耕牛的百姓家中。
耕牛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制约生产力发展和粮食产量的就是耕牛的数量严重不足,没有牲畜牵引耕犁,单单人力耕作,不难想象会是何等缓慢。而有了牛,进度、效果、产量都成倍成倍的增加。
这样真心为百姓着想的王朝,你让大隋百姓怎么能不爱戴?
在乱世之中,还有不少人在生死里挣扎,对比之下,长安百姓都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这一切,都是大隋王朝给他们的,所以人们拥护大隋很正常。
可是这样一个为百姓为实事、为百姓谋福祉,一心为百姓着想的朝廷却有很多人要推翻,而他们要推翻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隋开图书馆、办义学,那些世家大族认为不该向百姓出售书籍,认为百姓应该继续愚蠢下去才好;二是不应该分田地给百姓,更不应该取消丁税。
世家的这些理由很让人愤怒,可是以前的李唐皇帝李渊也这么认为,大家敢怒不敢言。好在大隋赶走了李渊这个暴君,使得自己成为大隋的百姓,享受到了冀州、幽州、并州、雍北一样的待遇。
可是百姓们还是不懂世家大族为什么说隋朝不好,并且要推翻掉。
可是现在,百姓们开始懂了。
因为有说书人从各个角度将事情拆开来说,让百姓捋出了头绪。
世家大族为支持大隋开图书馆、办义学,是他们担心百姓家的孩子读好书,考出状元以后,影响到他们的地位。
世家大族不支持大隋均分田地,是他们失去了盘剥百姓的工具。
世家大族不支持大隋依法治吏、依法治国,是他们家里都是坏人,生怕朝廷会处死他们家里的坏蛋。
……
世家大族要推翻大隋的理由,通过说书人的嘴巴,从长安渐渐蔓延向整个关中,看着一个个世家被打垮、被处罚、被处决,百姓们的心里只有‘该死’、‘该杀’两个词语。
理解世家大族该死理由的百姓,这才发现大隋王朝的好,也才发现大隋王朝一旦被推翻后,他们还要回到以前那种猪狗不如的日子,所以关中百姓对大隋的支持,达到了一个恐怖高度。
……
支持的另一面,就是反对。
百姓的生活因为大隋而美好,是得利者,理所当然的支持大隋;而世家大族,是利益的失去者,要推翻大隋王朝也是理所当然。
在靠近东市的亲仁坊,一个稍微偏僻的院落里,聚集了一百四十个来自各个世家的大人物。当然,这些所谓的大人物在如今的长安城,也只是一些行商的掌柜而已。
虽说杨侗入主关中之后,大隋王朝对关陇世家进行毁灭性的打压。但世家在这个时代的能量十分庞大,哪怕他们的主家要么死,要么离开了关中,可是他们积攒数百年的底蕴却绝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抹杀。
加上杨侗的权力中心远在魏郡邺城,长安这边只有李靖和裴仁基二人,很多事情自然难以面面俱到,也给这些世家可趁之机。他们暗中招揽到了许多以往的家丁护院,虽然没有实利在那里,但就凭关陇世家的名头,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为他们效命,至于不愿意效命的人,都被暗中弄死了,留下来的都是这些都是关陇世家的铁杆心腹。
其实天下世家并不介意族中子弟出仕于大隋,因为大隋统一北方之后,已是稳妥的天下第一诸侯。只可惜杨侗的做法,碰触到世家大族最根本的利益,并剥夺了他们的一切,这是他们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