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没有绝对的公平 (第1/2页)
而同一时刻,南徐的地方官终于把差不多的孤儿们给收集起来,让大夫们看了病,除了虫,大的,送去学手艺,小的送到育婴堂,送到学里的就是刚好能开蒙五六岁的。
学校就是之前那位方士的道观!地方够大,风景好,也清静。而且离国医堂也不太远。在道观后头,再盖些宿舍,孩子们就能住。而道观一般也都在山上,在山上开辟药田,也十分便宜。
因为有了医二代、三代们加入,医学堂就显得很正规了。而这种小学,欧萌萌最有经验,她也换了粗布衣裳,没事去帮忙。其实也就是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还不错,这些医二代,三代们,有顽劣的,但是基本上,他们都是平民。之前也说了,为什么孙权和周瑜觉得老太太定的这些,真做到了,还不如去做官。问题是,他们难道是不想吗?是不行!医在"士农工商"里,排在商前,农后。他们属工。算是手艺人!
而且别忘记,这会是东汉末年,太医令是官没有错,但级别不高。之前也有太医令和外臣参与谋逆的实例,所以大夫一直是被严格管制,也是严格防范的一个群体。
再就是,此时的入仕为官的制度为推荐制,张仲景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推为官的,所以这时把推荐为官的人称为「孝廉」!这种情况下,门阀林立也就成了固疾。
于是在隋朝,杨广就推行了科举制,这就是打破门阀垄断釜底抽薪之计。所以后世说杨广被推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若是按着正常对皇帝的评价,杨广挖通了运河,解决了南北的交通的问题;推行了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垄断;还有几征高丽,也算是军功,这本身就是功绩,能做成三件,也算是政绩了。结果这样的被推翻了。说什么暴君、昏君。拜托!史上比他差得皇帝比比皆是,重点是,看他动了谁的蛋糕。(没有洗白的意思,就是有感而发。)
所以欧萌萌这会就是从医入手,我们办的医校,我们不许乌合之众进入医疗系统。这是为了保证百姓安危。这个各方其实也知道,这让东吴抢了大便宜,然后想的就是,我们怎么没想到。至于说,要不要对文士,也用这法子?但是马上,大家都不许自己往下想了。也不敢想!
读书那是特权,没看孙朗因为认字,就立刻被提拔了。读书人,这会子,连好点的纸都没有,谈什么读书啊。真的是写字的竹简都要洗了晒干,再重复使用。一般平民子弟哪里负担得起。
所以这里,医二代、三代们,因为也都是和孤儿们差不多大,家里也没开始启蒙,大家程度差不多,到了学里,他们也许会觉得有点优越感,他们不是孤儿,他们家里也有点钱,但其实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差距并不大,所以之间壁垒也没那么重。
大家一块读书、识药,倒是慢慢的相互欣赏起来。医二代,三代们家里有人辅导,而孤儿们珍惜学习的机会,一个个的用功,刻苦。所以相互之间,先是别苗头,后来,就是良性竞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