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光电子数据传输 (第2/2页)
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一些技术比较激进的飞机型号,开始将电传飞控进一步升级为光传飞控。
二者在原理和设计上相似,但利用光纤代替了传统的电缆,在飞机减重和信号反馈效率方面有更高的潜力。
此前,常浩南甚至考虑过能否让华夏的飞机设计跳过电传,直接进入光传时代。
只不过仔细斟酌下来,飞机上毕竟还是有大量像是雷达这样依赖电磁辐射的信号源,所以全面转向光电子控制的话,需要多出一个复杂的电-光-电转换流程不说,雷达信号也可能受到光路噪声或干扰的进一步污染,从而产生新的畸变和失真。
总的来说,用在小飞机上难度太大。
至于用在大飞机上……
技术上确实可行。
比如世界上第一种应用了光传飞控的型号就是p1反潜机。
但先不说华夏手头就没个正经的大飞机,就算是有,大型飞机对重量、体积和操纵效率均不敏感,似乎也很难发挥出光控系统的优势。
p1的光传飞控也更多是作为一个技术验证。
所以这个思路就暂时被搁置到一边了。
可是话说回来。
眼下这个激光加工设备又不依赖电磁辐射进行工作,相反其核心设备还是一套光源。
虽然高能激光束和光电子信号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至少省去了飞机上必须有的那套电-光-电转换系统。
一次就克服……
好吧,其实没有克服。
应该是绕过了两个最大的难题。
与此同时,在短暂的思考过后,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陆续意识到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尤其是霍鹏华。
“似乎还不止如此……”
他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因为超短脉冲激光的特性,我们需要一个非常高频率的控制信号才能满足高精度加工的需求,而光纤的低损耗与频率无关,所以高频信号在链路中能直接以初始形式传输而不需要进行下变频或数字化,还能省去两轮信号转换过程……”
正如刚才侯院士所说,信号转换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很难消除的。
但现在直接釜底抽薪,把这个过程给砍掉了两个,自然是降维打击了。
“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一整套与光电子信号相关的元器件。”
侯院士说着看向会议桌另一端的霍鹏华:
“鹏华,压在你们身上的担子可就更重了。”
还不等后者有所回应,常浩南就又补充道:
“也不光是元器件的问题。”
“光电子传输的相关基础,比如光开关特性的建模、光开关时延网络的开关串扰、时延误差、还有这些串扰和误差对阵列方向图和脉冲压缩的影响……这些方面的技术积累都比较薄弱,可能需要我们建立起来。”
“霍组长,我可以给你们再申请一些光电领域的人手,不过考虑到项目的性质,这个数量应该也不会特别多。”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摆在霍鹏华面前的根本没有第二条路。
再者说,相比于根本看不到出路的传统技术路线,搞光传系统至少前途看上去是光明的。
至于道路有多曲折……
现在已经顾不上了。
“常总,侯院士,我保证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他当即起身表态。
常浩南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思索片刻之后,又看向了左手边的侯院士:
“侯院士,霍组长那边的任务确实很繁重,而我这边的理论研究现在进展又比较顺,所以我考虑,或许您可以把霍组长那边的进展情况也转给我这边一份?”
实际上,他就是准备越过后者,把霍鹏华的研发组直接拿到自己手里来。
毕竟,虽然常浩南手头的科研点数不够直接把整个项目给做完,但如果霍鹏华能提供具体的问题加上思路,那指引一下具体的研发路径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侯询毕竟身为院士,总归还是要象征性地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
而侯院士当然也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于是便顺水推舟:
“这样吧,常总,干脆让鹏华以后在提交项目进展说明的时候,给咱们每人提交一份?”
大家都是体面人。
常浩南作为项目负责人,拍板权还是握在手里的。
别人对他尊重归尊重,但他反过来也得兜住了才行。
“那好,接下来的任务,就这么定下来了。”
常浩南长舒了一口气,目光扫过面前参会的十几名核心成员:
“霍组长会后单独留下,我们讨论一下更具体的研发问题。”
“其他人……散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