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典范 (第1/2页)
那些长安城的彻侯家族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有些惊惧,因为这种情况实在是过于突然了。
但是皇宫发出了这一道旨意之后就陷入了安静之中,没有其他的旨意再下来。
随着那些被圣旨点名的彻侯一个个离开长安城,似乎一切都恢复到了平静之中,就像是之前那道旨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
长乐宫。
刘恒和洛新对面而坐,他给洛新斟酒,然后说道:“姑父,这些年府库充盈,串钱的带子都已经烂掉了,一提铜钱就会直接落到地上,粮仓之中的粮食更是多到甚至开始腐坏了,大汉已经彻底从秦末的乱世之中恢复过来,这都是您的功劳。
若是将大汉比作一座巍峨的宫殿,您已经建好了几乎所有,只剩下朕再挂上装饰,每岁缝缝补补就足以了,明明是您的功绩,但是最后却要刻上朕的名字,朕实在是愧疚啊。”
洛新抿着杯中酒,摇摇头道:“陛下您实在是多想了,大汉只是刚刚恢复到秦末之前而已。
但是秦朝同样是连年的战争,征讨匈奴和征服岭南百越,都是耗资相当大的战争,所以现在还不够。
臣这十几年的确是做了许多事情,但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去做,这要依靠陛下您以后去做了。
尤其是现在大汉缺少一种资源,臣没有时间去拿了,就需要依靠您和后世的皇帝了。”
刘恒疑惑问道:“诸夏大地物产丰饶,东海的珊瑚,西山的雪莲,不论是任何的奇珍异宝都能得到,还需要什么资源呢?”
洛新沉声道:“一块能够大批量养育战马的草原,没有这样的草原牧场,我们的骑兵就永远都发展不起来。
没有骑兵,就永远都无法战胜草原上的匈奴胡人,这是韩武穆亲自认定的,想必您是认可的。
没有骑兵,中原就要耗费十倍乃至于百倍的力量去防御那些来去如风的引弓之民。
国力强盛之时尚且能够抵御,但是一旦中原遭遇了灾年,或者是中原有流民,那就挡不住了。
这些引弓之民就能不断的入寇边关劫掠,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中原被草原拖垮。”
刘恒闻言有些疑惑的问道:“姑父,大汉有上千万的子民,而北方的草原上最多也不过是上百万人,难道诸夏之民十倍于胡人,还不是他们的对手吗?
而且胡人茹毛饮血,没有文明,和大汉完全不能相比,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呢?”
洛新沉声道:“汉人当然要比胡人更加强大,更加先进,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双方之间的实力对比,就涉及到双方的生存方式的不同。
虽然双方都是依靠土地上的植物而生存,但是我们依靠五谷粮食,他们则是依靠牧草喂养牲畜。
所以我们在固定的土地上建造城池,开辟耕地,丰年存储粮食,灾年则开仓放粮,而且还能够依靠水利设施,来一定程度上的代替靠天吃饭的现象。
但胡人则逐水草而居,完全依赖草原上风平浪静,一旦遭遇灾害,根本没有抵御的措施,只能南下入寇。
就像是现在这间房屋,我们是修建这间大殿的人,而胡人做的则是一把火点掉,然后立刻就走,他们抢走了珍宝,而我们却失去了所有,只能重新建造房屋,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这样不断的循环下去,我们就完全耗不过胡人。”
刘恒深深地皱着眉头道:“难道就没有办法吗?
这些年胡人没有入寇是因为草原上没有遇到大的天灾,但是日后不可能一直这样,那时朕应当如何做呢?”
洛新沉吟道:“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草原胡人的方法,建立骑兵,摸清草原上的情况,然后直接冲到草原上和胡人大战。
胡人不是我们的对手,一定会避战。
但是没关系,草原上的牲畜吃食都是有规律的,只要顺着河流和草场,就能袭击他们。
尤其是夏季和冬季,他们都会进行牧场的转移,那个时候是我们出击的最佳时间段,没了牲畜,胡人就得不到吃食,是活不下去的。
陛下,虽然战胜胡人是必然的事情,但您一定要注意一点,没有能克敌制胜的统帅之时,不要随意的发起对匈奴的战争。
发起战争一定要快准狠,打完就走,对匈奴的战争一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不要一直盲目的寻求歼灭,否则拖垮大汉得不偿失。”
刘恒闻言点点头道:“朕知道了。”
洛新望着眼前俊秀的少年郎,又说道:“陛下,根据臣的推算,大概在三年之后,朝廷就可以着手将铸币权收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